扫码手机阅读

洪荒:截教女仙

作者:朝游北海暮苍穹 | 分类: | 字数:139.5万

第538章 世尊答问,盛宴结束

书名:洪荒:截教女仙 作者:朝游北海暮苍穹 字数:2435 更新时间:2025-05-11 09:41:54

那七彩舍利忽然大放光明,在半空中化作一道朦胧身影。

只见其跌迦而坐,周身笼罩在柔和的金光之中,面容虽模糊不清,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庄严气象。

"老僧尚在涅盘之中,不便现真容相见,还望诸位见谅。"

声音如清泉漱石,在瑶池上空回荡。

说罢,那身影轻诵一偈:

"万法缘起性本空,菩提妙道在心中。

不执两边离四相,无来无去亦无终。

红尘滚滚皆是幻,苦海茫茫总是空。

一念觉悟超三界,十方世界现真容。

有为无为皆戏论,真空妙有本圆融。

但得心地常清净,何处青山不朝宗?"

玉帝闻言,眸光一闪,突然开口,冕旒微动,忍不住率先发问:"敢问道友,佛法大还是道法大?"

身影含笑答道:"自性平等,无有大小。譬如江河湖海,同归一处;日月星辰,共耀长空。"

王母接着问道:"僧人修行高还是道人修行高?"

"直心是道,无有高低。"身影温言道,"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;鱼游浅底,乐在其中。各得其所,何须比较?"

镇元子沉吟道:"道友偈中言'万法缘起性本空',却又说'真空妙有本圆融',岂非自相矛盾?不知这'空'与'有',究竟是何关系?"

身影含笑答道:"道友明鉴。譬如明月映千江,月非水,水非月,而月影常在。空有不二,方是究竟。"

镇元子若有所思又问道:"偈中'不执两边离四相',敢问是哪四相?如何能离?"

"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"

佛光中现出众生百态,"离相非是灭相,而是见相非相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"

金灵眸光闪动:"道友说'一念觉悟超三界',这一念从何而起?又如何能超三界?"

"一念迷即凡夫,一念觉即佛陀。"

身影周围浮现无数心念光点,"三界唯心所现,心若不染,何处不是净土?"

玄都大法师问道:"'有为无为皆戏论',然则修行人还须用功否?"

"用功即是有为,不用即是无为。"

佛光中现出修行者种种形象,"如人乘船过河,到岸还须舍舟。"

广成子问道:"'十方世界现真容',这'真容'是本来面目,还是修得成果?"

"非本来,非修得。"

身影的声音愈发空灵,"说似一物即不中,如人饮水冷暖自知。"

赤精子捻须问道:"'何处青山不朝宗',然则佛门为何还要建寺庙、立佛像?"

"为接引有缘人。"佛光中现出万千寺院,"如指月之指,非月本身;渡河之筏,非彼岸本身。"

玉鼎真人剑指轻弹:"偈中'苦海茫茫总是空',那众生之苦,可是虚妄?"

"苦非实有,亦非虚无。"身影周围现出六道轮回,"如人梦中受苦,醒时方知是幻。"

道行真人沉声问:"'无来无去亦无终',那涅盘之后,归于何处?"

"未出轮回,已入涅盘。"佛光中现出莲花开落,"如冰融于水,更无踪迹可寻。"

云中子仰望长空:"'菩提妙道在心中',那心在何处?"

"不在内,不在外。"身影的声音如洪钟大吕,"觅心了不可得,日用寻常即是。"

最后余元踏前一步,道袍猎猎作响:"道友说'红尘滚滚皆是幻',那我等在此论道,岂非一场大梦?"

佛光突然大盛,照见整个瑶池:"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道友此刻这一问,是梦是醒?"

瑶池中一片寂静,唯有佛光流转。

众仙但觉心头尘垢,似被这清净佛音洗涤一空。

那身影渐渐淡去,最后化作点点金光又化作舍利,唯留余音袅袅:

"万法本闲,唯人自闹。但息妄念,菩提自现。"

玄门三教弟子个个面色凝重,而西方教众虽然保持着庄严法相,眼中却难掩喜色。

燃灯古佛收回悬浮在空中的舍利,双手合十道:"无量世尊。”

瑶池中的蟠桃树无风自动,片片花瓣飘落在两位至尊的衣袍上。

玉帝抬手接住一片花瓣,指尖微微用力将其碾碎——就像碾碎他那个"三界独尊"的美梦。

"陛下..."

王母传音入密,声音里带着几分自嘲,"看来我们这'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'的算盘..."

玉帝冕冠前的珠帘轻轻晃动,传回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:"现在这局面,怕是连做渔翁的资格都没有了。"

两位至尊再次对视,默契地整了整衣冠。

玉帝的九章法服上日月星辰纹饰流转,王母的凤纹霞帔绽放七彩霞光。

既然做不了棋手,那便做好这个"天庭至尊"的本分——至少在明面上,他们还是三界共主。

"今日瑶池盛会,得见玄佛两家各展妙法,实乃三界幸事。"

玉帝的声音恢弘庄严,完美掩饰了方才的失态,

"圣母道法造化玄妙,世尊佛法更是精深莫测。朕心甚慰。"

王母适时接话,手中金簪轻点,瑶池中顿时仙乐飘飘:"不如诸位共品仙桃,以贺此番论道盛事?"

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,既不得罪玄门,也不偏向西方。

酒过三巡,仙乐渐歇。

瑶池法会既毕,众仙佛皆无留恋之意。

燃灯古佛率先起身,合十行礼:"多谢陛下、娘娘盛情款待。今日论道,获益良多,他日有缘,再与诸位道友共参妙法。"

玉帝微微颔首:"古佛客气了,三界安宁,还需佛道共济。"

燃灯古佛带领西方教众再次合十作礼,佛光一闪,回归灵山。

玄门诸仙亦不拖沓,阐教众仙相视一眼,驾起祥云,飘然而去;

玄都道人拂尘一甩,化作一道清光遁入虚空;

金灵足下生莲,转瞬便消失在云霭之间。

来此蟠桃宴会的众仙家皆是清净自在人,蟠桃宴会热闹过了,便各自收了心性。

既不呼朋引伴、饮酒作乐,也不故作客套、虚言寒暄。

只是互相道一声“善哉”或“再会”,便各归道场,继续修行去了。

来则乘兴,去则随心,不执着于外相,亦不放纵于形骸。

这般行止,恰合道心自然,暗契佛法无住。

待众仙散尽,瑶池只剩玉帝王母二人。

"终究是棋差一着。"

玉帝轻叹,手中把玩着一枚蟠桃核,"西方教此番显露底蕴,怕是早有准备。"

王母摇头:"玄门三教内斗多年,如今被西方趁虚而入,也是因果使然。"

玉帝沉默片刻,忽然一笑:"罢了,既然做不了执棋之人,那便静观其变。三界之争,来日方长。"

王母闻言,亦展颜道:"陛下倒是看得开。"

"不看开又能如何?"

玉帝起身,负手望向远方云海,

"这盘棋,才刚刚开始。"

瑶池蟠桃盛会,就此落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