扫码手机阅读

胎穿好种田,我的十个三年规划

作者:单峰骆驼 | 分类:古言 | 字数:28.8万

第11章 送子锦鲤

书名:胎穿好种田,我的十个三年规划 作者:单峰骆驼 字数:2531 更新时间:2025-05-06 09:43:17

大伯父刚出门,她大堂兄带着杜婆子就到了。

“爹,我们来了!”

“嗯嗯,快去快去,说说话,让你娘听听声儿!”

说着,便穿好鞋往另一边去了。

常安谷奶奶杜氏听到声音赶紧迎了出来:“老大媳妇发动的早,先去看她,她都怀了十一个月了,现在才生,老姐姐一定多费费心!”

杜婆子一听这情况赶紧去灶房收拾净手,一边走一边问:“听你这意思,你家还有一个?”

“老三媳妇刚刚也发动了,怕你忙不过来,我已经让老大去隔壁村请安婆子了。”

杜婆子点头:“你家这情况,我自己确实够呛,安婆子和我是一个师父带出来的,手艺没说的,尽管放心好了。”

“唉,唉,是!”

将杜婆子送进大伯母房里,杜氏和二堂姐都松了一口气。

杜氏是觉得两个儿媳妇终于有一个安稳了。

二堂姐则是庆幸自己多开了一个灶眼烧水,不然两个伯母生产,真的不够用呢!

不行,刚才已经用了一些,她得再多烧点儿!

二堂姐想到这里,她拉着刚出来的大堂姐转身又进了灶房。

“我——要不,就先回去了……”

许今南冷不丁一开口,把杜氏吓得一哆嗦,她没想到家里还有个外人,还是个小孩儿。

常安谷一拍脑门儿:把他给忘了!

“现在我家别的都顾不上了,你先回去吧!”

许今南终于放下一直抱在怀里的筐,一步三回头地走了。

“这就是京州回来的那个,许家读过书的孩子?”杜氏问道。

“是他,我们今天在山上捡到了木耳,刚送到家,还没来得及说呢,大伯母就要生了,然后我娘回来,也没来得及说,我娘也要生了……”

这……

常安谷越说越觉得不对劲儿:

怎么她大伯母十一个月没生,一见到许今南就要生了?

她娘虽然月份也差不多了,但算着日子怎么也要下月初了。

她进院子和她还说了会儿话,看到许今南才有了反应,这预产期直接提前十来天呀!

这哪是锦鲤,是送子观音吧!

绝了真是!

“嗯,这孩子一看就有福气,他一来咱家,你大伯母和你娘就要生了,这俩孩子肯定也是有福气的。”

杜氏拉着常安谷喃喃自语。

“要不等孩子们都出世了,给他家送几个鸡蛋去吧……哎呀,应该让他晚点儿走,沾沾他的福气,说不定还能再生的顺利点儿,哎呀……”

“哎呀,算了算了,你在外面等着,我去看看你娘!”

说着净手进了她娘的屋子。

常安谷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奶懊恼地说这些,只觉得这个世界有些玄幻。

这是她严肃不可侵犯的奶奶杜氏吗?

奶,你人设崩了你知道吗?

常安谷突然就不怵她了。

“谷子,谷子!”

突然听见他哥的声音,常安谷又一拍脑门儿:

好吧,把他也给忘了。

“哥,娘要生了!”

她哥顿时一蒙:“不是大伯母吗?”

常安粮和常小鸭在他们的秘密之地左等右等不见他们回来,他早就急得不行了。

正要去找她,就看到常安六火急火燎地一个人跑回来,他心里顿时“咯噔”一下。

“你大伯母生了,谷子叫我来喊你大伯回去,她应该不回来了!”

常安粮这才松了一口气:

吓死他了,原来是大伯母要生了。

但她妹今天也不回来了,他看不见他妹妹,心里总是不太踏实,于是和常安六说了一声就往回赶。

结果一到家就听到他妹妹说,她娘也要生了。

正无措间,他大伯带着安婆子进了门。

杜氏听到动静赶紧迎出来:“安妹妹,快,孩子都露头了!”

安婆子一听也不敢耽误,收拾干净就进了屋。

剩下几个人就只能在外面着急转圈儿。

安婆子进去没多久,一声婴儿啼哭传出来。

“生了,生了,是个小丫头!”

这边声音刚落,大伯母那边也有了动静:“恭喜恭喜,是个大胖小子,母子平安,母子平安!”

杜氏看着天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

谁知道这口气还没舒完,安婆子这边喊了起来:“哎呀,还有一个!”

杜氏这口气差点没吐出来。

“老大去看你媳妇儿子,不是第一回当爹了,上心一点!”

“粟子去灶房帮着烧水,我进去看看!”

说着,收拾了一番又进了屋。

过了约摸两刻,又是一声响亮的婴啼。

“哎呀,真有福气,这回是个小子呢!”

龙凤胎呀!

家里一下子添了两男一女,常安谷的奶奶杜氏的脸上也露出了些笑模样。

她亲自封了两个大红包,将杜婆子和安婆子欢欢喜喜地送走了。

“奶,今天有木耳呢,给大伯母和娘做好吃的!”

“对,”杜氏想起来之前常安谷提过这事,“正好有热水,赶紧弄一些先焯焯水,今天晚上都有饭吃,再打两个鸡蛋!”

说着就忙活去了。

常安谷和她哥对视一眼:“你又有了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了!”

她哥点点头:“嗯,你也是。”

“恭喜啊!”

“嗯,你也是。”

因为地里少了好几个劳力干活,常安谷爷爷和四叔四婶她们等到天都快黑透了才回家。

一听说家里添了两个小子一个丫头,高兴地多喝了两碗木耳鸡蛋汤,直呼:“好,好啊!”

大伯父常平山也高兴地不行,饭也不吃,就坐在那里看着大家“嘿嘿嘿”地傻笑,那黝黑的脸上似乎都有光。

大堂兄常安粟还没缓过神来。

二堂兄常安白在地里忙活了长长的一天,累的不轻,一连喝了三大碗汤,回屋倒头就睡。

杜氏知道孩子累惨了,也不多说,就着饭桌上的人简单下达指示:

“今天咱家一连添了三口人,是大喜事,老大媳妇和老三媳妇都辛苦了,明天一人一再给个鸡蛋补一补。”

“另外,粟子及时去请了杜婆子,稻丫和红丫水烧的足,都有功,明天都歇息一天,不用干活儿!”

“谷丫,你让小六去喊了我们,做的很好,又捡了木耳回来,也有功,明天也给你一个鸡蛋吃,大家没意见吧?”

木耳这种山珍,他们很久没吃过了,鸡蛋却是隔一阵子就能吃上一回,大家哪有不同意的,纷纷点头。

剩下的木耳还在外面晾着呢,省着吃能吃好几顿,万一不同意不让吃了怎么办!

“木耳是许哥哥发现的!”常安谷不想冒领功劳。

“对,他呀……”

杜氏突然想起了之前想的那茬儿,那孩子看着白白嫩嫩,天庭饱满,眼睛明亮,一看就有福,还读过书。

“他也有,明天你和你哥给他家送去,我们沾沾他的福气,他们沾沾我们的喜气。”

随后,她敲了敲桌子严肃道:“家里添人是喜事,可以后需要的口粮也多了,大家干活儿千万不能懈怠,知道了吗?”

“是是是!”

“嗯,嗯!”

“不敢不敢!”

桌上人纷纷表态。

“行了,就这些,各自回吧!粮子和谷丫留一留,我有话和你们单独说。”